Search


【親子過招1-3:分裂是為了化解內心衝突】

「平常媽咪不是對我很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親子過招1-3:分裂是為了化解內心衝突】

「平常媽咪不是對我很好嗎?怎麼今天兇巴巴,不讓我買玩具?」小蘋果感到很疑惑。

「媽咪變得好像壞人,好兇好恐怖,我覺得很害怕。」

「可是媽咪明明是好人啊!怎麼會這樣呢?」

這兩種想法在內心不斷衝擊,小蘋果受不了所以放聲大哭,然後匆匆下個結論:「媽咪最壞了!把拔才不會這樣!」

當他這麼想時,心裡反而平靜下來,因為:「媽咪那麼壞,當然不會讓我買玩具啊!」

把人分成「極好」或「極壞」有時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。


進階版:
孩子發生原始的「分裂」心理防衛機轉,合乎常理,但大人不需隨之起舞

有的父母當下被撩撥情緒,面對孩子情緒話語,也賭氣回說:「對,我就是那麼壞。誰叫你剛才不乖!」

這樣只是加深孩子心理的「分裂」,而且其中有父母本身的負面情緒在內,孩子更難消化。

父母經常要做的,是最辛苦的「涵容」(contain),平靜地承納孩子的分裂。

媽咪這時候可以告訴小蘋果:「媽咪跟把拔一樣,可以買玩具的時候會給你買。但現在不行。」將分裂的爸爸媽媽黏合回來。

也可以告訴小蘋果:「媽咪有時候兇,有時候好,但都是愛你的媽咪。但是現在不能買玩具。」

更多時候,是無需太多語言上的解釋,而是用「行動」來黏合分裂:【儘管媽咪不買玩具給你,還是會陪著你走路。如果你願意,媽咪依舊會牽著你的手。待會還是會讓你吃飯,陪你上廁所。但是現在不會買玩具給你。】

【平靜而一致的行動,往往比安慰的語言更有效。】


【請問醫生,我的孩子有問題嗎?:精神科醫生教你聽懂孩子的內心話 】作者/ 繪者:劉貞柏醫師,聯經出版。(本篇圖文為作者延伸概念的文字整理,未收錄在本書中)

博客來網路訂購資訊:
http://search.books.com.tw/exep/prod_search.php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劉貞柏醫師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。 前元培科技大學醫管系講師。 前北市聯醫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總醫師。
身心科醫師撰寫的衛教推廣網頁。
View all posts